評的不錯。符合紙刊的發表要求。紙刊《畫稿溪文學》有意采用。 請務必主動聯系總編的微信號:17738013139或qq號:1114518571。 日常投稿可以投遞到:1114518571@qq.com,2021年第2期火熱征稿中。 畫稿溪杯首屆詩歌大賽,預計2021年3月18日截止,投稿郵箱也是: 1114518571@qq.com。 《畫稿溪文學》編輯部,木子 2020.12.29 0
詩作含蓄蘊藉,文采卓然,和杜詩大有相通之處。 《詠懷古跡五首·其三》 ?群山萬壑赴荊門,生長明妃尚有村。 一去紫臺連朔漠,獨留青冢向黃昏。 畫圖省識春風面,環佩空歸夜月魂。 千載琵琶作胡語,分明怨恨曲中論。 0
寬對也是對嘛,何必非要工對?放下心寬體胖,糾結腦梗夭亡。 0
完全同意先生觀點
拜訪詩友,欣賞佳作!運筆流暢,遣詞生動,蘊涵豐富,發人深省,對仗工整,余韻綿長,奇功妙詠!點贊。問好!,祝筆耕快樂!! 0
問好先生
漠漠胡塵漠漠風,千年青冢寂寥中。 詞人后世休爭論,昭君何曾想入宮。 剛學寫詩時的舊作 0
初寫之詩,贊賞!王昭君小名皓月,美稱落雁,可替代“昭君”否?
琵琶怨語憑誰解,環佩合應入漢宮?
九天鶴翔回復:
秋聲落雁遠天涯,別向邊關萬里沙。 欲問平安家國事,且于青冢聽琵琶。 2
好句欣賞!起句秋聲落雁直接切入,別向邊關萬里沙,一幅塞外荒漠圖映入眼簾。三句宕開一筆,合情合理,結句且于青冢聽琵琶,措辭含蓄,惋惜之情由然而出,撼人心脾。
好。
【該評論已被刪除】2020-11-24 11:29
【該評論已被刪除】2020-11-24 11:28
簡評要點準確,原作疵點出入須度而后修,筆者理解上,大致情況詠嘆調(步韻之) 寂白朝云晦漠沙,風吟節義恨無涯。雁歸空隱琵琶靡,廬臥穹同棒操邪。 苦等三年涼去國,魂留萬里冷奔家。紅顏出塞興亡說,不與裙韶勘暮鴉。 0
寂白朝云晦漠沙,風吟節義恨無涯。 雁歸空隱琵琶靡,廬臥穹同棒操邪。 苦等三年涼去國,魂留萬里冷奔家。 紅顏出塞興亡說,不與裙韶勘暮鴉。 先生實力了得,尤喜頸聯,歡迎留玉。
詩友雨箭蛙先生看了譚君這首詩后做了如下修改: 氈帳陰山處處賒,腥膻無盡恨天涯。 雁行空憶琵琶曲,雨過猶憐蘆荻花。 一十四年人去國,八千里路月歸家。 興亡誰問裙裾事,青冢階前聽暮鴉。 0
杜甫的《詠懷古跡之三》大家都能背下,這里翻過,以下兩首值得寫詩者學習借鑒,特別是第二首出自女詩人之手。 明妃 明·李孟璿 七言律詩 玉箸雙垂出漢朝,邊塵滿騎路迢迢。 琵琶曲盡腸應斷,環佩魂歸恨不消。 沙起黑河風冽冽,云埋青冢草蕭蕭。 黃昏獨有荊門月,長向空村照寂寥。 明妃夢回漢宮次浮翠軒吳夫人韻 清 王端淑(女) 七言律詩 一自明妝出未央,空留遺恨在昭陽。 琵琶曲盡關山淚,環佩聲歸塞上霜。 宿雁殘更移曉幕,依人落月下空床。 舊時縱有三秋怨,不及穹窿此夜長。 0
主題散漫,勾連無序,字詞僵硬,據典勉強。 屢屢烽煙躍躍沙,南嬙北海兩思家。 琶從雁去聲傳淚,魚白秭歸閼氏邪。 朝露可憐堪濟草,夕陽雖好不再霞。 男兒不敵興亡事,說與裙裾守暮鴉。 0
歡迎先生賞臨,先生首聯起句很好,為全首詩定下基調。頷聯出句可圈可點,對句對仗可酌,秭歸是地名,對雁去,還有閼氏,讀音yān zhī ,均為平聲。且淚是名詞。 頸聯不錯,“再出律”,可否改為一個平聲字。 起承轉合到位。 尾聯結得亦很好。
解釋如下: 1、“秭歸”與“雁去”是分字對,即“秭(作“姐”字解)”與“雁”對,“歸”與“去”對。如此,乃工對。 2、“氏”字借仄聲以合律,“閼”取“寧胡閼氏”之第三字以借指昭君封號,“氏”字轉借“妻之”之意,“邪”指“呼韓邪”并借“霞”音以葉韻。如此,“聲傳淚”與“閼氏邪”也是可以對的,且是工對。 3、“不再霞”的“再”字確實是出律,可改為“復不霞”,寓“不愿再嫁其子”之意。 謝謝指正。
九天鶴翔回復: 復是仄聲字,可否不留霞?
回應木刀:不字借平聲。 想用平聲表示“重復”的意思,以指其死因。
秭歸的秭與姊妹的姊是不同的兩個字。
回應大院耄翁:可理解為借“姊”音。如“子”借與“紫”同聲,將“燕子”與“花紅”對。
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2004號